世界銀行25日發布報告稱,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新發起的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特保案等在內的臨時進口限制貿易救濟案同比下降20%,連續兩個季度下降。
據新華社和境外媒體報道,2009年第四季度,全球貿易救濟案同比降幅也大約為20%。2010年第一季度,世貿組織有13個成員發起新的貿易救濟調查,其中,發展中成員發起的新調查占74%。中國的出口商繼續為貿易救濟調查案的頭號目標,共有約47%的新增調查針對中國。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閻敏昨日表示,整個世界范圍內經濟復蘇,使得各國采取的貿易救濟案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中旬預計,世界貨物貿易量將增長8%,貿易的復蘇帶給各國的好處,會減少出口不利帶來的打擊,因此這種臨時性的限制進口的措施就得以緩解。
針對中國這個“特例”,閻敏表示,中國當前全球出口第一的地位,以及相對各國較快的復蘇速度,決定了中國必然會遭遇最大數量的貿易救濟。盡管各國對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呼聲很高,但是具體的操作還是從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出發的,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反應。
中美戰略對話剛剛結束,中美兩國發表的經濟對話聯合成果中稱,雙方承諾致力于構建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反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不過就在對話結束的當天,美國商務部25日宣布最終裁定,對從中國進口的鉀磷酸鹽征收69.5%至95.40%的反傾銷關稅以及109.11%的反補貼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