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陰霾漸散,中國進出口在2010年也漸漸擺脫了陰影。海關總署昨日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727.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7%,創200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進口增速超過出口
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我國自2001年加入WTO前后,進出口一直保持較快的增速,2008年下半年增速開始出現下降,并在2009年出現了13.9%的負增長。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去年底我國外貿的進出口也扭轉了下滑趨勢,并在今年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
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外貿出口15779.3億美元,增長31.3%;進口13948.3億美元,增長38.7%。具體來看,12月出口同比增長17.9%,進口同比增長25.6%,結合之前各機構的預期,出口數據低于預計,而進口數據則高于預期。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微博)表示,這表明我國外貿在經歷金融危機沖擊后已實現了較快增長,這其中除了有恢復性增長的因素外,也有世界經濟進入穩定期之后,國際市場消費者信心的恢復和很多外國貿易商的快速補充庫存的推動。他表示,國內的出口企業也不斷開發了歐美日之外的新興市場,帶動了整體的增速。
針對進口增速大于出口的情況,桑解釋稱原因有三個:首先是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在金融危機后經濟快速增長,國內投資力度加大,對進口產品需求增加,尤其大宗產品原材料等需求;其次,金融危機之后,尤其是去年,我國通過簡化手續,開放進口市場等手段不斷加大了進口的力度;此外,在美歐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貨幣的持續投放使得貨幣貶值,也推高了大宗商品的價格,反映在我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上,就是進口總額的增長要快于量的增長。
貿易順差減少6.4%
去年,我國貿易順差為1831億美元,減少6.4%,貿易順差已連續第二年收窄。去年12月當月的貿易順差約為130.8億美元,順差規模收窄為八個月新低。
海關總署昨日表示,我國貿易順差與進出口總值的比例,從2008年的11.6%降至2009年的8.9%,2010年進一步降低至6.2%,對外貿易總體向基本平衡的方向發展。
桑百川表示,盡管我國進口增長較快,但仍有一定順差規模,可以預計順差規模將持續的下降。
對于2011年我國的外貿形勢,市場多數觀點認為,仍然會保持基本良好的態勢,明年貿易順差有望進一步收窄。
桑百川預計,從國際市場來看,今年總的外貿形勢會相對穩定一些。全球并購回暖是一個重要的信號,表明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在增加。盡管仍有很多風險,比如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熱錢的風險,以及歐元經濟區可能的主權債務危機的擴延等,但總體來說,世界經濟不至于有更大的滑坡,中國外貿進出口仍會有兩位數的增長。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此前在2010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指出,2011年繼續把擴大消費作為工作重點,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擴大進口,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