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商務部、海關總署相繼簽署合作協議及合作備忘錄之后,珠三角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再次得到相關部門的聯合推動,珠三角被寄希望為全國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探出一條新路。
昨日,商務部、人保部、海關總署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加強轉型升級融資保險支持等十三項措施,在三年的時間內推動其實現加工貿易轉變。受訪專家認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的建設,有望為在提高產品核心技術、推動內外貿平衡等方面,為中國外貿轉型提供一種示范。
中投顧問宏觀經濟研究員白朋鳴認為:“由于我國加工貿易長期處于技術水平落后的狀態,通過這些措施將加速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通過引進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的高端技術產業,將珠三角升級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而產業鏈的多元化和銷售市場的平衡發展都將有利于加工貿易企業實現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
事實上,我國加工貿易行業在國際貿易中一直存在低附加值、高耗能、貿易摩擦頻繁等問題。對此,白朋鳴認為,加工貿易存在多方面的轉型升級需要:首先,要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大力創新,增強產品競爭力;其次,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完成市場的平衡發展,彌補發達經濟體當前經濟萎縮而帶來的損失;最后,兼顧發展國內市場,形成國內外協調發展,拓展發展空間。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作為貿易企業密集集中的地區,珠三角建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示范區,有利于各種政策集中起來對加工貿易企業有針對性地進行支持,但是在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同時還應當進一步考慮企業盈利的實效。因為原材料進入中國以后消耗人力的同時還會對其他資源產生消耗,因此,附加值只能作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一項參考,此外還要更多地綜合考慮盈利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