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拿大是我國消費品出口的主要市場。由于地緣政治等原因,加拿大與美國在消費習慣、消費品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處,消費產品的市場流通也十分緊密。近兩年來,消費品安全已成為發達國家關注的焦點,加拿大衛生部與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合作不斷加強,在消費品安全監管上的協同性日益突出。
自2008年美國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CPSIA實施以來,美國對玩具、兒童用品等消費品的市場監管日益嚴苛。加拿大也迅速跟進,并于2011年6月正式出臺實施新的《加拿大消費品安全法案》。消費品安全已成為北美市場的監管重點,不僅監管范圍大大增加,不合格消費品的處置手段也更加嚴厲。“聯合召回”已成為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和加拿大衛生部共同處置不合格消費品的重要手段。根據加拿大衛生部數據統計,2010年,美、加兩國聯合召回的不合格消費品案例達到48起,而僅2011年1~7月,加拿大衛生部和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的聯合召回案例已達到51起,呈現出不斷加強的態勢。
從聯合召回的產品類別來看,兒童用品、家用機械電器成為聯合召回的重點目標,特別是嬰兒床、兒童推車等產品更是首當其沖;從召回產品的風險來看,兒童用品易產生小零件導致窒息風險、電器產品的火災風險成為召回的主要原因,而設計缺陷和產品結構缺陷則是大部分產品遭到召回的根源所在;從召回的處理措施來看,絕大部分產品被要求進行免費返修和退貨。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音箱設備在內的多款召回產品并未提示存在明確的質量問題,其召回原因為產品未按照加拿大消費品標準進行符合性評估,相關企業應引起重視。一旦遭到“聯合召回”通報,就意味著該產品將同時在加拿大和美國市場受到雙重打擊。
檢驗檢疫專家提醒消費品生產和出口企業:及時收集美國和加拿大相關消費品安全法案,并組織企業設計、研發和生產部門進行學習研究,仔細分析法規中的具體要求,將其與產品的設計生產有效結合,在原材料選取、產品設計、生產流程、包裝以及檢驗時做到嚴格把關,增強應對新規的能力;切實提升質量安全意識,及時關注美、加兩國通報召回的產品信息,組織技術人員進行分析,根據通報內容對自身產品進行核查,嚴格按照加拿大和美國消費品安全法案要求加強對出口兒童用品、電器等產品的風險評估,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產品進行必要的符合性驗證并出具相關證明資料;主動向檢驗檢疫等部門尋求法規咨詢,標準培訓和技術指導,根據國際市場技術性貿易措施動態,及時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和類型,避免在競爭中陷入被動局面,保障北美市場出口業務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