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市場總體表現較前稍見改善,但在此[注冊香港公司]際宜保持頭腦清醒。這大部分是由歐美貨幣寬松政策引發的虛火,在表象下實則暗流洶涌,全球的基本財經基調并未有明顯改善,相反一些不利的因素正趨惡化,新的風險亦正浮現,故須防出現意料之外的突變,并引發重大的沖擊波。
問題之一是本已疲軟的國際貿易形勢似正在惡化。稍前世界貿易組織下調了今明兩年的外貿增長速度,分別降低約一個百分點到百分二點五及百分四點五,幅度頗大,表示外貿前景較之前的更趨黯淡。尤令人擔心者是,全球外貿及經濟或正陷入惡性循環中,互相拉低增幅,而這又將引發保護主義行動升溫,出現更多的貨幣戰和貿易戰事例。最近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國相繼放寬貨幣政策,巴西官員便警告新一輪貨幣戰的開始。中國作為貿易大國所受影響尤大。
中國這個世界經濟引擎,既受國際不利因素影響,又可反過來成為國際財經風險來源,而最近這方面的惡性互動似正深化。中國的GDP增長下滑未止,第三季料將進一步放慢,能否在末季企穩亦暫難保證。去年中國給世界GDP增長的貢獻達三成多,所以中國經濟放慢的影響將不小。最直接的是由中國入口放緩帶來,而這將嚴重地沖擊兩大地區,一是依重資源出口的國家及地區如澳洲、南美等,二是依重工業品尤其資本貨品出口的如德、日等國。中日交惡,還增添了地緣政治風險因素,事態如何發展及影響多少,確令人關注,特別要防出現意料之外的突變。
當然,目前情況最為危急的仍是歐洲,危機的沖擊浪接浪,一方面財政契約及銀行聯盟等遠景計劃難有重大進展,即使有也遠水難救近火。另方面希臘及西班牙的問題仍在拖延未決:對希臘應否繼續救?西班牙要不要救?然而形勢比人強,當歐洲的決策層在猶豫之際,客觀情況卻不斷惡化,且愈來愈復雜,各種社會及政治問題全面深化或開始浮現,令矛盾日趨尖銳。其一是歐豬國的示威、罷工等民間反收緊行動日益激烈,在葡萄牙示威已[香港公司注冊]迫使政府取消了一些改革措施,而西班牙正面臨相似的壓力。在希臘連軍警都上街示威,執政聯盟內又因削赤方案難產,而無法與歐盟談判。收緊政策的風險日益突顯。
更意想不到者是,一個新的裂痕及風險源又已出現:多國內部地區間,及中央與地方間的矛盾激化。故不單歐盟有分裂可能,個別國家的分裂風險亦正上升。其中最明顯者是西班牙:最富有的地區加泰羅尼亞於月中曾有百多萬人游行示威要求獨立,而當地政府又宣布提前大選,并廣被視為對獨立的變相公投。加泰羅尼亞乃西班牙最富庶及經濟最發達地區:GDP占全國約五分之一而相當於葡萄牙。最近求獨情緒升溫,乃因潛伏多年的歷史及文化裂痕,在歐債危機壓力下顯現。導火線是加泰羅尼亞因經濟不佳財政吃緊,要求中央政府援助,而中央卻想趁機削減當地的自治權。但當地人認為財政陷困是因向中央上交過多所致,故不單不肯削權,反要尋求獨立爭權。這樣自會打亂了西班牙及歐盟的各自部署,從而干擾了西班牙與歐盟的援助談判。何況其他如英、意、德等國亦有類似問題,雖無分裂之險,卻仍可影響國家[注冊德國公司]對歐盟的政策。
顯然,新舊難題糾結將令解決更難,歐洲及世界財經的前景也更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