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將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港保稅區以及空港綜合保稅區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開曼公司注冊]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專家認為,此舉標志著我國在經濟領域的改革方向上邁進了一大步,成為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試驗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對中國培育面向全球的競爭新優勢,拓展經濟增長的新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
形成高端要素自由貿易
“自貿區的核心是自由貿易,跨到這個自由貿易區就等于走到了國際市場,將給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輻射和聚集效應。”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這對于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尤其是長三角這個中國經濟最發達、最富庶的地區,國際化的經濟、貿易、金融等各方面的需求會很好地得到解決,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活力,對推動經濟改革會很有幫助。
“與當初加入WTO時低關稅商品自由貿易完全不同,這次是要素貿易為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對本報記者表示,首先就是生產需要的人才雙向流動,減少海外人才落戶的行政審查過程,歡迎高端人才到上海開展高端自由貿易服務。其次,就是知識的流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像美國TPP模式那樣引進高端企業和高技術產品,這種知識產權的流動會成為自貿區主導因素。第三,就是信息的流動,上海自貿區將會形成總部經濟,大型企業的研發和智庫會留在上海,這些靠無形資產運作的企業,雖然只有辦公室沒有廠房,但是他們可以把全球跨國企業的資金挪到上海自貿區來結算。因此,未來自由貿易區已經不是低端商品貿易,而全都是高端要素的自由貿易。
人民幣國際化改革提速
“支持金融創新,推動人民幣離岸業務,自由結算,這些都是自貿區最終目的。”在上海自由貿易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看來[開曼注冊公司],將來上海建自貿區不是簡單的自由貿易港,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開放金融,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結算。
孫立堅表示,上海自貿區建立后資金流動將達到新的高度,面臨大量資金需要進行管理,這就涉及到資本賬戶開放。如果資本賬戶開放不能大踏步推進,人民幣匯率不能自由浮動,要素流動就無法形成,上海自貿區匯率和香港市場匯率就會有差價。投資者就會發現進入自貿區既可以降低關稅,又可以拿低成本的人民幣到香港拋售,就會造成熱錢的投機。所以,應該加快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
不過,孫立堅也強調,要控制人民幣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金融風險。
“這是一把雙刃劍。”孫立堅認為,關鍵在于我們有沒有辨別這些資金到底是投資實體經濟還是在虛擬經濟投機的能力。如果采取一刀切應對方式,就會出現兩種可能性:一個是管制過度,要素流動所需要的金融服務不能做出來,自貿區形同虛設;另一個就是金融過度開放風險,沒有掌握好金融開放的范圍和程度,導致大量短期套利資金混入,形成套利套匯虛擬經濟的格局不斷膨脹,造成金融危機發生。所以關鍵要看我們的監管能力,怎樣管制這兩種情況。
改革倒逼新一輪開放
“當前改革再度站在進一步深化、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歷史的關口。”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2002年末我國加入WTO,我國第二產業的改革取得了突出的進展,最終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地位,但是整個第三產業的改革相對滯后。而下一個10年和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要以城鎮化作為發展的引擎,大力發展生產性的服務業和生活性的服務業。因此我們要用開放來擴大內需,用開放形成倒逼機制,用開放促進新一輪的改革開放。
“通過這種開放倒逼我們進行高質量高要求的改革[注冊馬紹爾公司],就是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孫立堅表示,中國經濟幾次擺脫經濟危機靠的不是政策紅利而是制度紅利,政府主導的投資驅動所帶來的政策紅利雖然保證了GDP穩定增長,但是留下來不少后遺癥。此次建設上海自貿區最大區別就是制度紅利,政府不再沖在前面,而是放松管制、放權讓市場來主導,把主導權交給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
“上海自貿區非常有吸引力,經過兩三年的發展,外資企業將會不斷涌入自貿區。”孫立堅很有信心的表示,如果自貿區保持良性發展,在兩三年后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資金、人才、知識以及信息的進入,中國企業引進科技的成本也將大大降低,從而獲得全世界最好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