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這一天必將載入中國文化史冊。經國家文化部批準,深圳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在深圳報業集團揭牌。創建深圳基地,有利于推動珠三角制造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升級;通過品牌、信息、展示、交易等專業服務,提高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走出去能力。
基地的創建,將利用深圳及前海綜合優勢,在文化進出口政策、文化科技、文化產權交易、文化金融等方面進行創新試點,成為部、省、市文化貿易政策創新試驗田。并將集聚優質平臺和資源,把深圳打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創意產業和文化貿易服務中心。
申辦 凝聚關懷與心血
深圳是我國首個獲得“設計之都”稱號城市,也是我國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深圳創意設計力量和科技創新能力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產業轉型升級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揭牌,將成為中國文化產業和文化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回溯申辦的過程,凝聚了太多的關懷和心血汗水。
2012年12月,廣東省政府向文化部正式行文,提出申請與文化部合作創建深圳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并將基地創建正式列入2013年廣東省政府重點督辦工作。
2013年5月和6月,文化部外聯局領導兩次親臨深圳,對深圳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進行了實地察看和現場指導。
基地創建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宣傳工作會議講話精神,打造文化產業升級版,探索文化貿易新模式的重要舉措。
2013年10月11日,“在深圳設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專題論證會”,在文化部301會議室召開。文化部外聯局、政策法規司、[杭州注冊香港公司的專業顧問服務]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文化市場司、文化產業司的代表以及14名特邀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深圳方面對在深圳設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背景以及籌備情況的介紹,廣東省文化廳李再炎處長作了補充介紹,與會專家、文化部各司局代表提出了論證意見和建議,深圳代表作了回應。論證會形成共識,在深圳建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有必要,有意義,有條件,有優勢。
此前的9月18日,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京生在深圳報業集團主持召開了深圳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創建工作協調會,對申報和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工作進行指導,提出深圳基地要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分,要求進一步征求各相關部門以及企業、園區對深圳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意見和建議,把工作做得更高更實。
之后,市委宣傳部、市文體旅游局以及深圳報業集團迅速成立工作小組,開展調研工作,派人到前海管理局、市發改委、貿促委等部門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和建議。深圳報業集團抽調記者組成幾個調研采訪小組,到深圳的重點文化企業、園區、基地,了解企業開展對外文化貿易的好做法,對政策的需求以及對深圳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建議。
創建 體現“高”與“實”
根據京生部長提出的“更高更實”的要求,結合在調研過程中各部門以及企業所反映的情況,有關各方對基地申報和創建思路作了適當的調整。為體現出“高”,著力于將基地的創建圍繞整個深圳都是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這一廣義上的大范疇,將文博會、文交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以及深圳的54個文化產業園區、基地都納入到深圳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創建工作中。為體現出“實”,著力于將運營方案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既能將廣義上的大基地所含的各單元、各板塊統籌起來,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建設深圳基地;又能將狹義上的基地以商業化運營的方式自我造血,實現可持續發展。
基地的運營采用“部省市合作”架構下的“平臺+園區”模式,廣義上的基地運營依靠文博會、文交所等9個平臺加上深圳的54個現有園區(基地)以及將來增加的園區。狹義上的基地運營依靠一個市場化運營機構,[杭州如何注冊有限公司服務]這個運營機構主要運作一個核心平臺和兩個園區,即為文化產品從創意設計到國外銷售提供全鏈條服務的對外文化貿易服務平臺,以及深圳創意信息港、深圳保稅文化貿易園。按照以上思路,對基地申請報告做了調整和完善。
經反復分析研究討論,確定深圳的基地運營思路匯報從深圳文化企業反映的問題和現狀開篇,點出對外文化貿易的主要瓶頸是國際市場的信息和品牌推廣,而由深圳報業集團作為深圳基地的運營主體,可以發揮傳媒集團的優勢,突破這個瓶頸,打通對外文化貿易的服務鏈。
除了精心做好匯報材料外,市文體旅游局還提前與專家進行溝通,提早聽取部分專家對深圳申辦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建議和意見。
在10月11日召開的論證會上,與會的各位專家認真聽取了深圳的介紹,對在深圳設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發表了論證意見。專家們對在深圳設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持肯定態度,并一致認為,深圳近年來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形成了文化加科技、文化加創意、文化加金融、文化加旅游以及設計之都等文化發展特色,深圳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優勢明顯。深圳方面對如何創建基地思考較為充分,可操作性較強,體現出了深圳特色,在深圳設立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是有必要的,條件是成熟的,由深圳報業集團作為基地運營主體是可行的。深圳基地建設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舉全市之力辦基地,將來起步和推動進展會非常快。專家們還對深圳基地將來的發展方向和需要加強的工作建言獻策。
文化部有關司局領導對深圳基地建設寄予厚望,表示將盡快推動深圳基地掛牌,并對深圳申報和創建基地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使命 力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據了解,深圳外貿出口和文化出口位居全國前列,2012年根據國家商務部統計,全國外貿出口額20489億美元,深圳作為珠三角地區經濟重鎮,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出入境口岸之一,全國500強超過180家在深圳投資興辦企業。2012年深圳全市進出口額達到4688億美元(其中出口2713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額比重12%,其中深圳核心層文化產品出口達43.3億美元,占全國的六分之一強,深圳現已成為我國對外文化貿易黃金口岸和中華文化“走出去”橋頭堡。
2013年12月,廣東省文化廳轉發文化部批復文件(文外函[2013]1737):同意將深圳報業集團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第九功能單元區的對外文化貿易服務平臺(深圳創意信息港),命名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深圳基地的落戶,是值得慶賀和眾望所歸的一件大喜之事。事實上,多年來,深圳就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已有較多探索和創新。
2010年12月,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國際大會在深圳召開,來自全球17個國家的23個創意城市代表首次聚首亞洲,聯合發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2010年深圳國際大會公報》,高度肯定了深圳市利用媒體平臺作為文化產業推廣平臺的經驗和深圳報業首創的媒體與創意融合發展模式。
2013年10月,習總書記在印尼國會演講提出與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廣東省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抓住中央提出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機遇,加強與東盟及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區的經貿合作。深圳五屆十八次全會提出:勇擔特區使命,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前海開發開放(“三化一平臺”)牽引和帶動全局改革。
創建深圳基地是部、省、市推動文化“走出去”、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舉措,將發揮深圳基地毗鄰港澳和東南亞優勢,建設我國與東盟和南亞發展文化經貿合作的“橋頭堡”。
201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化解產能過剩、促進產業升級。廣東省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產品附加值,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珠三角制造業發達,現面臨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高附加值“文化+創意”和“文化+科技”的支持。
深圳基地以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視察前!八男隆敝v話精神為指導,確定基地創建理念是將基地建設成為“深圳改革開放新起點、粵港文化產業合作新平臺、華南文化產業發展新契機、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新推力”。
通過打造華南文化進出口高端服務平臺,輻射港澳、東南亞乃至全球文化市場,帶動廣東、泛珠三角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進出口。
同時,有關各方還將完善基地全國布局,匯聚北京、上海、深圳三個“設計之都”能量,引領和帶動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
探索 采取“平臺+園區”模式
深圳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地將充分利用前海戰略平臺優勢,成為部、省、市在文化創意產業及文化貿易政策、科技、金融、人才、知識產權等方面的創新試驗平臺,為提升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能力和水平闖出一條“特區中的特區”新路。
據悉,基地的創建思路,是采取“平臺+園區”模式,以深圳市創意文化中心為基地運營機構,將基地八個專業服務平臺、兩大園區及集團內外文化產業服務資源鏈接起來,形成完整的文化貿易服務鏈。
屆時,深圳基地將發揮我國境外經貿代表機構的作用,積極與海外相關機構合作,舉辦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貿易推介活動,推動企業開展國際間合作,引導、服務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并將發揮毗鄰香港地理位置優勢,充分利用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國際窗口優勢條件,與香港商貿機構在創意產業和文化貿易方面密切合作。同時,充分利用深圳及前海優勢,為深圳與國際其他城市文化企業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的服務。
積極與國家對外文化貿易理論研究基地合作,成為國家扶持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創新實驗區;建立珠三角文化進出口合作協會聯盟,打通國內、國際文化市場信息與交易的渠道,為與深圳54個文化產業園區及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品進出口提供服務。
據悉,深圳市現締結了15個國際友好城市和39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 擁有來自六大洲的34個城市成員。2008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經深圳市政府批準,成立了“設計之都”品牌運營管理機構——深圳市創意文化中心,牌子加掛在深圳報業集團。深圳市創意文化中心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已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貙⒊浞职l揮深圳市創意文化中心作用,在部、省、市支持下,積極與33個創意城市、54個國際友好城市、東南亞城市及港澳臺開展文化交流和經貿合作:開展“中國創意”、“中國創造”品牌推廣活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交流推廣活動。建立深圳設計之都推廣聯合會,推動深圳、珠三角創意設計企業、協會與相關城市文化商貿機構建立信息溝通和產品展示交易渠道。提升深圳設計之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話語權,共同舉辦聯合國創意新銳獎。
深圳報業集團初步明確了傳媒內容生產商、信息服務提供商、文化產業服務商的戰略定位,初步確定了全媒體、文化創意和跨地域三大發展戰略;貙⑦M一步探索“媒體與創意”融合發展模式,重點培育基地在國內、國際文化市場信息服務和品牌推廣能力。創建中國文化創意經濟指數研究和新聞發布中心,以“傳媒+創意”、“創媒+科技”為手段,打造華南文化企業、機構、園區與國際文化市場對接的多語種的新媒體平臺,搭建華南與東南亞、中國與西方文化產業鏈上下游供需雙方聯系與互動的橋梁,使其成為國際文化市場信息服務與文化品牌推廣方面較為便利、有效的網絡渠道。
基地將利用深圳報業集團較強的媒體平臺,并引入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創意專業媒體、文化信息服務機構、廣告公司、演藝經紀公司等,通過國內、國際的文化創意專業媒體和品牌推廣機構集聚,培育基地在國際文化市場的品牌推廣、信息服務能力和傳播影響力。
規劃 建設保稅文化貿易園
深圳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華文明的復興是文化的復興,深圳高度重視文化走出去工作,特別是將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向世界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深圳設立國家對外貿易文化基地,是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之舉,這也是深圳重要的使命和責任!鄙陥髣摻ㄉ钲诨兀牟⿻蛳铝艘粋很好的基礎。
深圳文博會是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2013年第九屆深圳文博會總成交突破1600億元,文化產品出口交易額超過120億元,參展機構2118家,參展的16347名外國客商遍布世界93個國家和地區。
文博會不僅成為中國文化走向海外的“橋頭堡”,也日益成為許多國家推廣其獨特文化的窗口。經過10年的培育,深圳文博會已經成長為中國重要的一個文化產業項目投融資平臺,是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的一個平臺,亦是海內外文化與交流合作的平臺。9屆文博會成交額突破8000億元,出口額達850億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干事漢斯·道威勒曾被第八屆文博會吸引,他興致勃勃地逛了會展中心之后感嘆說:“如此宏大的規模,令我大開眼界!我看到來自全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的文化產業展示,富有不同的特色,充分顯示出文化產業的多樣性和多元化,提供了一個國際間文化產品交易的平臺,也讓我充分感受到這座‘世界設計之都’的活力!
從創立之初,文博會就明確了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使命,目標是辦成國際會展品牌。文博會肩負著“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和“推動中國文化產品出口”兩大核心任務。在出色完成了這兩大任務的同時,充分彰顯了“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實力與魅力。文博會的全國影響力和全球輻射力越來越強,大步向國際知名品牌邁進。
據悉,基地將鏈接服務深圳文博會,并根據文化部組織的專家論證會精神,將積極引入國際重要展會機構,利用基地品牌推動建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展會聯盟:一是組織和支持深圳和華南文化企業參加境外重要創意設計展、動漫游戲展、文化藝術節等;二是利用基地品牌與國際重要展會進行品牌合作,在深圳打造類似巴賽爾博覽會、巴黎時裝周、威尼斯雙年展、愛丁堡藝術節等文化會展品牌,成為對珠三角及東南亞有直接輻射能力的國際文化創意展示交易中心。
基地并將借鑒上海自貿區建設經驗,以深圳保稅區轉型升級為契機,推動建設深圳保稅文化貿易園,最大化發揮深圳文博會品牌效應,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會,將其建設成為我國現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進出口集散地。
在深圳設立國家對外貿易文化基地,是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的重要之舉,這也是深圳重要的使命和責任!鄙钲趪覍ν馕幕Q易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高度重視文化走出去工作,特別是向世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