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及今年1月的進出口數據,再次引起人們對于對港貿易數據虛高的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平日前在一個公開論壇上表示,2013年上半年假出口調查出的問題在公布的GDP中未扣除,[海外公司注冊,注冊海外商標服務]而假出口規模最低占3成。如果加以扣除,2013年凈出口GDP增長帶動為負。
他昨日對《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表示,這是估算的結果,但沒有透露估算過程。
本報隨后從商務部及海關總署相關人士處了解到,2013年前四個月外貿虛高情況屬實,但現在沒有一個科學的工具,能夠精確地測算出虛高數據,也從未公開過相關數據。且根據國際慣例,這種情況是無法修正原有數據的。
此外,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8年至2012年我國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高為9%,最低為-44.8%,去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4.4%,但這些年GDP增速均超過7%。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余淼杰認為,凈出口貢獻率為負,只是說明當年的凈出口增量(即貿易順差)少于上年,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十分微弱。
虛高貿易額難計算
國家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3年1~4月,全國進出口總額8.3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3307.5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14%。
其中,中國對傳統出口市場歐洲和日本增速都有所下滑,但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總值卻增長了66%,達1505.9億美元。尤其是廣東深圳等地的對港貿易,增長驚人。
上述反常表現引起高層嚴查。4月以后,中國外貿數據基本回歸真實水平。
2013年第四季度,內地和香港兩地公布貿易數據再次出現較大差異,使得觀察人士再次關注到虛報內地與香港往返貿易的狀況。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就發現,跨境貿易持續誘發資本流入內地和在港人民幣存款增加。
為此,以張平為代表的一些專家認為,[香港德永注冊美國公司、方便投資移服務]虛高部分應從全年整體數據中剔出,這樣才能反映出真實的外貿狀況。
然而,記者采訪得知,目前并沒有一個科學的模型能夠算出貿易虛高數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一些估算太過泛泛。
以廣東為例,將其1~4月正常值帶動出口增速部分從全國出口總額增速中合理剔出,具體算法是,廣東省外貿總額占到全國外貿總額的30%~40%,大約為8000億美元。將前四個月的數據拿出來,放棄統計的高增速,拿全年平均增速來計算,估算出虛高的美元值。
“這樣算出來,如果全國出口增速為10%,廣東部分也只虛高了1%~2%,而且極其粗略。據我了解,其他地區并不像廣東地區那么嚴重。問題主要在保稅區。”他說,“我并不清楚虛假出口高于三成是基于什么推算出來的。”
程序正確 數據難修正
即使能夠計算出粗略數據,根據國際慣例,恐怕也無法修正原有數據。
引起報關虛高的原因無外乎套取利率匯率差,騙取出口退稅。但由于提高報關價一般隱匿在合同細節中,手續也合理,尤其是結售匯環節,很難監管。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操作手法,比如一些在海外有分公司的企業,提高報價可以多獲得結售匯,進而套取境內外匯差利差。但是每家企業的具體手法,目前實際情況并不清楚。”他說。
一個對應案例是,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2008年公布的《中美貿易偏差實證:進出口商的規避行為》報告,美國進出口商也大量出現虛報狀況,主要表現為,出口商為了規避出口關稅而刻意報低出口價,而跨國公司的進口商為了規避更高的公司利潤稅,報高進口價格。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副會長賈懷勤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慣例是,不論出于什么目的,只要進出口單據正確,依法統計,程序正確,就沒有辦法修正已經有偏差的數據,除非修正海關統計制度本身。
國家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中國統計司司長鄭躍聲日前也表示,對于去年4月海關數據波動問題,目前并沒有調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