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針對中國發起貿易救濟案件接二連三,不僅美歐等發達國家不斷對中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包括印度、[注冊美國公司]巴西在內的新興經濟體也加入了對中國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的行列。面對日趨增多的貿易摩擦,國務院近日發布的穩外貿“國十六條”強調,將加強貿易摩擦應對,積極支持企業應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同時完善貿易救濟立法,依法開展貿易救濟調查。
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在國際市場持續低迷和中國貿易大國地位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日趨增多這種局面短期難以扭轉。政府和企業必須理性應對,在通過協商對話解決爭端的同時,也要團結起來用法律手段積極應訴,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了貿易救濟調查,總共有92起,比2012年增長了17.9%。歐盟、美國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也是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的地區。此外,包括印度、巴西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也在增加。據本報記者統計,僅今年5月當月(截至5月28日),商務部就對此連續發布21條貿易預警,其中涉及新興市場國家的有9條!爸袊匀皇琴Q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鄙虅詹啃侣劙l言人沈丹陽在今年年初就表示,從現有數據對比來看,中國已連續18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以及連續8年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笆軞W美市場對華發起的"雙反"的影響,行業平均銷量都比此前下降了30%~40%!碧K州吉日新能源公司經理周新明對國際商報記者說。他表示,歐美等國頻對中國光伏業發起“雙反”,讓不少企業苦不堪言。為求生存,很多企業已經開始轉戰其他市場,他所在的公司之前是歐美市場與第三世界國家市場并重,現在則主攻第三世界國家市場。
而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秘書長孫廣彬介紹,2013年全年中國光伏出口總額同比減少了18%,約123億美元,[美國公司注冊]其中,傳統第一大出口地區歐洲從原來的65%~70%降至37%。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出口國,與各國的貿易往來增多,部分發達國家很有可能采取更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手段來針對中國,貿易摩擦增多這種局面難以在短期內根本扭轉!敝袊缈圃菏澜缃洕c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研究員高凌云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高凌云告訴記者,發生貿易摩擦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企業采取低價等不正當手段確實對出口國相關產業造成損害;二是企業并未采取不正當手段,只是因為自身成本低、產品競爭力強讓對方感到受到威脅,進而采取措施保護其本國企業!皬漠斍暗那闆r看,中國企業面對的貿易摩擦主要屬于后者。”
高凌云提醒企業,近年來,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手段也呈現一些新特點,除了常用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和制裁外,還以保護知識產權和國家安全審查等為名,將中國產品排除市場!叭A為、中興被歐美調查的案例就是最直接的體現!备吡柙普f。
美國摩根路易斯律師事務所駐北京代表處律師梁帆也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近兩年美國對中國企業發起的“337調查”,給相關產業造成損害的只是部分案例,更多的還是作為貿易壁壘的手段。“知識產權這方面是中國企業的軟肋,難免會被利用放大!绷悍f。
“我們希望遇到貿易摩擦的時候,[美國注冊公司]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小公司,都積極應對。”機電商會法律部相關負責人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
該負責人提醒企業,由于各國反傾銷反補貼的相關法律和制度不同,案件情況也不同,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案件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企業在得知相關的案件或所在的領域出現貿易摩擦的苗頭時,就應積極與商會和政府部門聯系,充分溝通協調、配合調查,為應訴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利用行業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梁帆也建議企業:第一,在產品出口之前要做相關調查,了解產品出口后可能發生的法律風險,同時為如何應對做好準備;第二,企業在申請專利時要明確布局,這樣在被訴后才可以主動出擊,通過自己現有的專利達到牽制對手的目的,從而進行反訴;第三,要充分了解對手的專利訴訟歷史、在行業的地位等,同時考慮自己產品在市場的前景和定位,從利潤最大化的角度決定是否應訴;第四,在應訴之后,積極與律師溝通,盡量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以增加勝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