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我還是一個小姑娘,必須常常推著輛破自行車幫父親運貨”,金麗仙說,“那時候覺得車好沉,我推不動”。
如今,燙著卷發、化著淡妝的金麗仙是一個具有“國際范兒”的義烏商人。作為義烏市揚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她一年中會多次出國,歐洲、中東都去。在談到某些事的時候,她會不自覺地旁征博引,“我在國外看到的是……”
金麗仙是義烏市場20多萬從業人員中的普通一員。她的家鄉如今是世界第一的小商品集散地。整個市場容納了16個大類商品、170萬個單品,已出口到全世界215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外向度65%以上。
“義烏對國內中小企業的帶動作用是較為明顯的。” 義烏商城集團董事長金方平說。有數據表明,全國有20多萬家企業直接向市場供貨,成為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融入全球生產網絡的重要通道。義烏市場背后的龐大產供銷體系,不僅帶動了超過1000萬產業工人就業,更為全國20個省市提供了100多萬個來料加工崗位,年支付加工業務費40多億元,為“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勞動力增加收入開辟了新途徑。
除了致力于推廣中國商品,義烏還努力成為真正的“國際市場”——從2008年10月開始,義烏開設5萬余平米進口商品館,集經營、展銷、洽談于一體。現在,進口商品館已引進經營主體47家,有55個國家和地區的2.7萬余種特色商品入駐經營,涉及食品、工藝品、日用消費品、家居用品、服裝和珠寶首飾等10多個大類。
走在義烏進口商品館里,無論是來自歐洲的紅酒,還是來自中東的手工藝品,玲瑯滿目的貨物整齊地擺滿了一個又一個商店,吸引了許多國內游客紛紛下單。
“金融危機以來,我們更加認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性。”金方平認為,義烏不能僅僅做一個國內小商品出口的平臺,還需要升級成為一個世界小商品交易的窗口。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義烏貿易形勢仍處于積極向好的態勢。小商品城(27.41,0.00,0.00%)各區市場同時段抽樣統計,今年上半年小商品城日均客流量為17.47萬人次,同比增長7.1%,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環比微幅增長。此外,據市場周邊金融網點統計,上半年實現資金、現金總流入量2319.37億元,同比增長34.45%,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環比增長10.14%。
但義烏的志氣在于,要“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利用和支配全球資源”。據了解,小商品城集團還計劃在新建的五區市場增加10萬平米場地用于進口商品館的后繼發展。這一項目的前期在國家商務部、外交部等部委的推動下,5000平米的“非洲產品展銷中心”項目已經落戶義烏,現在正在積極籌備中。
更令人振奮的消息是,目前中央有關部門正在加緊研究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針對義烏市場和貿易特點,創新進口貿易體制機制,為境外商品進入義務開辟綠色通道。
“義烏,應該為全世界的客戶提供他想要的任何東西!”金麗仙驕傲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