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太原海關發布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進出口總值達到90.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1%,超過2009年全年85.5億美元的進出口總值,9月份單月進出口還創下了24個月以來的新高。全省各種類型的貿易方式進出口均呈增長態勢,各種類型的企業進出口全面增長。
看到這組數據,太原海關副關長高志凱十分欣喜,“自2008年第四季度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省進出口貿易走勢劃出了一個V型曲線。對外貿易的持續上行,反映出我省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成效顯著,我省進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開放型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得到提升。”
進口增長凸顯內需潛力
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數據反映出了內需冷熱的指標。今年前9個月我省進出口貿易順差歷史終結,實現進口56.8億美元,同比增長42.1%。全省累計貿易逆差22.7億美元,這一數據傳遞出的是我省內需市場進一步擴大。山西大醫院、會展中心、圖書館、大劇院等全省重點工程的建設,拉動了全省進口增長。
省統計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快推進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內需持續擴大,這也帶動了進出口貿易結構的調整。從長期趨勢上看,資源性產品出口減少、先進適用設備進口增多,符合我省轉型發展的要求。今后,我們要進一步重視進口在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中的作用,提高進口的綜合效益。”
山西制造出口比重加大
以往談及山西外貿,人們往往先想到的就是煤炭、焦炭、金屬鎂等傳統資源性產品。但是,近幾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省裝備制造產品的出口增幅也在逐年加大。海關統計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省裝備制造產品出口3.5億美元,同比增長25.4%。
“我們公司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引擎,每年都加大對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知名品牌、較高附加值、國際競爭力的新產品的研發,促進產品從產業鏈低端向高端提升、由價值鏈低位向高位提升。”太重集團進出口科科長冀秀云表示:“通過自主創新,提升了產品檔次,提高了產品的技術水平,給企業帶來更為豐厚和持續的效益。目前,‘太重創造’已經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據了解,我省近年來積極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限制粗放型、高耗能產品的大量出口,鼓勵高新技術產品“走出去”。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自覺將目光投向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現在,由我省企業自主研發的裝備制造產品的出口量已經占到出口份額的50%以上。
全年進出口難達歷史高點
世界經濟逐步走出低谷,拉動了外需的增長。但是,從我省對外貿易情況看,目前的恢復性增長仍然較為脆弱,由于受國家限制資源性產品出口等政策,以及國際市場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進出口貿易要達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高點還須加倍努力。
對后兩個月的進出口形勢,高志凱預測是喜中仍帶憂:“雖然6月份和9月份我省進出口總值創下24個月來的新高,但從近期看,由于受出口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節能減排、匯率變化等因素的疊加影響,我省進出口還可能出現下滑趨勢。所以在第四季度,主要進出口商品將會出現冷熱不均、升降不一的態勢,進出口很難顯著突破。全年進出口仍然達不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143.9億美元的最好水平,預計今年將保持在120億美元左右。”
編后
前三季度我省對外貿易持續上行,讓我們看到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省加快轉型發展取得的成效。對外貿易結構的變化和發展方式的轉變,背后顯現的是我省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自主品牌的不懈努力。盡管對外貿易仍面臨匯率上漲等諸多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但這都無法動搖我們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今后,我們要繼續把對外貿易工作的重心從進出口增長的速度和規模轉變到效益和質量上來,繼續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推動進出口結構的優化和對外貿易發展方式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