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訂單”紛至沓來。但是,廈門從事圣誕商品出口的外貿企業卻搖頭大嘆“生意難做”。究其原因,人民幣升值吞噬企業利潤成為公開的秘密,導致企業接訂單也發愁。
西方圣誕節過得熱鬧與否,牽動著外貿企業的心。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圣誕訂單”紛至沓來。但是,從108屆廣交會二期歸來的廈門從事圣誕商品出口的外貿企業卻搖頭大嘆“生意難做!”
“圣誕訂單”不敢接
與風雨飄搖的2008年和2009年比起來,今年歐美經濟有所復蘇,直接帶來了企業“圣誕訂單”的增加。廈門新泰陽玩具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公司只設了一個展位,今年增加到四個,訂單量大概增長了三成。”
廈門千百匯工藝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系列室內噴泉產品也頗受國外客戶的歡迎。該公司黃總經理稱,歐洲市場近期需求緩慢復蘇,訂單量較去年有了明顯增長。
訂單的增加讓出口企業松了一口氣,但是人民幣升值成為企業們心頭的陰影。“之前愁沒有訂單,現在呢,有些歐美的訂單卻不敢接。”千百匯的工作人員苦笑道,“明年的匯市誰都不知道會怎樣,所以有時候寧愿失掉這筆訂單,也不愿意賠錢進去。”
廈門一專營圣誕樹生產出口的企業老總盧總透露:“圣誕訂單占了企業訂單的四五成,今年與去年訂單量增長了四成。但仍不安心。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匯率的答案始終無法明確,我們在心驚膽戰地猜測。”
[原因]
人民幣升值擠壓利潤空間
“對于外貿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可能會是致命的,因為升值吞噬的是企業的利潤。”業內人士說。
與其他商品不同,圣誕商品從接單到發貨往往要經歷較長的周期。因此,出口企業往往在接單時就談好價格,這就使得匯率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影響企業的盈利狀況。如今,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企業也只能通過提價來找尋生存空間。
盧總告訴記者,一般而言,長期合作的老客戶可以接受2%左右的提價,一旦超過這個幅度,客人就會轉向其他生產商。“而今年同款商品相比去年的報價大約要上浮10%左右。所以,生意難做啊!”
據了解,類似圣誕商品這類產品已由最初15%~20%的毛利潤銳減到3%左右,加之節能減排、工人薪資上漲等多方面因素,企業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按當初談好的價格,還能保證10%的利潤,但按現在的匯率,到收款時,利潤就所剩無幾了。”盧總哀嘆道。
[出路]
開拓新市場、強化品牌意識并舉
面對如此困局,希望匯率穩定,成為眾多外貿企業的共同心愿。業內人士李女士說,廣交會后接的訂單效益堪憂,明年形勢或許不容樂觀。
除了匯率問題,業內對此有更多的思索。
“出口圣誕商品的企業,如中小玩具企業,一定要從代工向品牌轉變,這樣在市場上才有話語權。” 廈門玩具行業協會的工作人員小王表示,對專門人才進行培訓,增加廠方的品牌意識,對如何開拓國內外專業市場進行指導,這些工作都是亟須的。
同時,小王提醒,廈門的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關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主動參加東盟的洽談會,開辟新興的東南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