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最近半個月內,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救濟和相關案件多達24起。加上此前美國對華匯率的發難,兩國貿易爭端愈演愈烈。
《華夏時報》報道,中國商務部作為這場“戰役”的主將,理所當然成為了這個秋天最忙碌的部委。
“現在我們的信息是一天一更新,以便企業能夠及時快速地掌握最新信息。”商務部公平貿易局一官員在電話里匆忙地對《華夏時報》說。記者獲悉,為了應對近期中美頻發的貿易摩擦,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近日特別成立了中美事務小組。
據上述官員介紹,近期美國對華的貿易救濟正呈現新的動向:一是逐漸集中于高附加值產品和新興產業;二是與以往的“雙反”手段不同,美國近期更多使用337調查、301調查等手段;三是近期美國政府各部門在對華發起貿易責難層面高度協調一致。
中美匯率戰演變成了貿易戰?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表達了一致的觀點——匯率戰僅僅是國際摩擦的前端,匯率之爭只是借口,發動貿易戰才是本質。
中國社科院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表示,匯率和貿易保護是美國對中國輪番使用的兩大武器,最近密集采取貿易戰,與匯率戰效果未達到其提振出口的目標密切相關。
貿易戰頻繁期
這個秋天同樣忙碌的還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因為繼鋼管、輪胎等傳統制造業產品后,新能源首次成為中美貿易摩擦新領域。
10月1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啟動對中國清潔能源有關政策和措施的301調查。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案子除了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提出申請外,美國勞聯和產聯等工會組織也予以支持,美國政府各部門協調一致,內部有一攬子方案。這與之前美國單個部門“單打獨斗”有很大的區別。
對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對中國清潔能源政策的指責,商務部相關負責人日前也表示,這是毫無根據且不負責任的。“美國對中國的清潔能源政策采取行動,傳遞的信號是美國并不支持中國改善環境的努力。”
而這只不過是再度引爆中美貿易大戰的導火索之一。
據統計,9月份至今,美國已經對中國啟動了7項337調查,一項301調查,涉及太陽能燈、液晶顯示器、打印機墨盒等多項產品。而從美國針對新能源補貼迅速立案調查的趨勢看,美國對中國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領域更加多邊化了。
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最新消息,從10月1日到15日半個月的時間內,美國商務部發起的對華貿易救濟和相關案件多達24起,其中12日至15日四天內就多達9起。
劍拔弩張的貨幣戰局勢最終點燃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硝煙,中美之間的博弈正從匯率轉戰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