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屆網博會舉辦以來,文化產業展會走過了迅猛發展的10年,各類展會紛紛涌現,成交額逐年增加,不僅直接創造經濟效益,[注冊盧森堡公司]還發揮了活躍國內文化市場,搭建文化產業展示、交易和融資平臺,優化文化產業結構等功能。然而,文化產業展會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定位不明確”“同質化競爭”“專業化水平不高”等正在制約著展會的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展會已經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在此背景下,文化部文化產業司舉辦了文化產業展會轉型升級研討活動。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報道,并就此問題專訪了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司長吳江波。
自2003年首屆網博會舉辦,文化產業展會已走過10個年頭。在這以來10年間,文化產業展會迅速成長,在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提升了主辦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然而,“定位不明確”“同質化競爭”“專業化水平不高”等問題正在制約著展會的進一步發展,文化產業展會走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
在此背景下,6月24日至25日,文化部文化產業展會轉型升級交流研討活動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來自全國的文化行政部門負責人、文化產業展會執行單位負責人以及業界專家,分別從主辦方、參展商等角度多方位地討論了文化產業展會發展現狀以及轉型升級中面臨的問題,并就如何轉型升級提出建議。
“成績顯著,問題不少”是很多與會代表對文化產業展會現狀的看法。經過10年發展,文化產業展會格局已經初步形成,既有綜合性展會,也有專業性展會;既有全國性展會,也有地方性展會。
在成交額和參展規模上,[盧森堡公司注冊]這些展會也在不斷突破。據統計,在今年5月舉辦的第十屆深圳文博會上,文化項目和產品總成交額達到2324.99億元,比上屆增長了39.64%,文化產品出口交易額為161.38億元。作為文化產業展會的“老大哥”,深圳文博會是全國文化產業展會的一個縮影。“規模數量逐年擴大、內容模式日益豐富、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對文化產業展會的現狀,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如此總結。
但是迅速增長的交易額和參展人數并不能掩飾文化產業展會當前所面臨的問題。義烏文交會從2006年開始已經成功舉辦了9屆,簡稱也從“義烏文博會”變更為“義烏文交會”。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黃健全表示在籌辦義烏文交會時遇到了不少問題,如展會專業性不夠、跨區域合作有待加強、市場化運作水平需要提升等。遼寧省文化廳文化產業處處長金永才在總結東北文博會辦展經驗時也列出了幾個問題,“展會的行政色彩濃厚,市場化改革深入不夠,專業程度不強;市場主體培育不足,效果欠佳;展會的數量雖多,但影響力不大,國際化程度有待提升;高素質的展覽組織人才及展覽隊伍缺乏;宣傳意識薄弱,品牌知名度不高。”此外,深圳市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錢強提出,展會自身的引領能力不強,文博會雖然具備了進入成長期的條件,但仍未具備足夠的造血能力,商業品牌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廣告、衍生品收入較低,過度依賴政府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