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信托產品由“零風險高收益”逐步轉向“高風險高收益”,信托市場上的兌付風險和違約事件也是屢屢發生。
記者發現,就在農歷羊年新年剛過,[青島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信托市場就很快迎來了首例兌付風波,再次敲響了2015年信托市場的風險警鐘。
新華信托又踩雷?
3月6日,新華信托發布公告稱,其“匯源6號房地產基金集合依托計劃”依照相關條款將延長一年,目前該信托項目運行正常,項目抵押物充足,能夠保證投資者本金和收益的安全。
雖然新華信托表示,此信托計劃只是按合同約定延期支付,且不存在任何違約,同時項目運行也很正常。但記者發現,這樣的解釋卻并未能緩解市場的焦慮。
原因在于早在2月28日,新華信托就在其官網上掛出了一份關于在“匯源6號”的臨時公告,并在公告中稱,“從目前的銷售進度評估,本信托計劃在到期日前,存在不能歸還全部信托本金及相應收益的可能性。”
顯然,投資者對“匯源6號”信托計劃的焦慮并非空穴來風。
實際上,在農歷春節之前,長城信托一個2億的房地產信托項目身陷兌付危機,也讓整個信托市場繃緊了神經,現時這也表明在整體經濟環境下行周期,越來越多的違約案例正無時不刻考驗著信托公司風險處置的智慧與能力。
資料顯示,長城新盛信托旗下的一款2億元融資規模的“長城新盛-財富3號寧波新金和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因融資方自身經營原因,不能足額支付484萬元股權收益權和回購款出現,無法向投資人支付本該于2月1日支付的484萬元利息,從而出現了兌付風險。
記者發現,盡管該信托計劃管理的資金規模并不十分龐大,但由于關乎到每一位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所以2015年信托市場上的首例兌付風波,依然牽動了信托投資者的神經。
今年兌付金額近6500億
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信托市場經受住了兌付洪峰的考驗,全年正常兌付信托資金4.28萬元。
全年行業化解信托風險142筆,涉及金額374億元,續存風險為781億元,占全部信托資產比重大幅下降至0.53%,說明信托產品到期兌付的態勢基本平穩。
然而,記者發現,在2014年的信托洪峰后,2015年信托業仍將面臨前前瞻較大的總會壓力,而且兌付的總規模將超過2014年。
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面臨兌付的信托計劃共計2628個,規?傆4491.18億元。而2015年全年將面臨兌付的集合信托市場共計4151個,規?傆6455.78億元,其總規模將比2014年超過40%。
對此,[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四川一家本地信托公司的風控師表示,雖然在兌付壓力面前,信托業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但在整體經濟環境下行周期,信托風險必將會上升,因此年初新華信托、長城新盛信托的兌付違約風險,或許只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