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走牛,周圍的朋友紛紛投身股市賺錢,讓股民李志國(化名)心癢難耐。
“我手中原有100萬元左右資金配置股市,但是2014年下半年開始股市收益超預期,就想再多投入點資金進股市,特別是打新股的時候,就更缺資金了。”李志國記者感嘆。
在心癢難耐之際,[注冊香港公司瑞豐專業辦理]李志國動起了變現信托產品的腦筋:“我有一款年化收益率為9%的兩年期信托產品,是基建投資類產品,標的還是不錯的,到2014年第四季度已持有一年,還有一年到期。”
李志國抱著試一試的心情,聯系了當初購買信托產品時與自己對接的信托公司財富管理中心客戶經理,沒有想到很快得到答復。
這位客戶經理根據產品到期時間、產品收益情況等,給了李志國一個報價區間。“報價還是比較合理的。”李志國表示。
在一個月等待之后,該客戶經理告訴李志國,有愿意接受轉讓的客戶,讓他去信托公司協商
“對方也是這家信托公司的客戶,最終由于我的信托產品資質較好,剩余期為1年不到一點,我們協商的價格以7.5%收益售出,再付給信托公司一點手續費,客戶經理對這筆手續費給了一定優惠,大概為交易總金額的千分之七。”最終李志國在2014年底套現成功。
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這筆套現資金已經在股市獲得了30%左右的收益。
像李志國一樣,有信托轉讓需求的投資者正在增加。
“這在業內稱為二手信托業務,即信托受益權轉讓。”一位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理財經理說,“我們確實也感受到這種需求的上升,去年春節前后,就有兩位客戶找到我,想要轉讓手中的信托份額,一位投資者轉讓需求達到1000萬元以上,他本身是企業主,年底資金周轉有點問題,需要產品套現救急。另一位投資者想要套現買房。”
而他告訴記者,優質的二手信托不愁銷路。記者也看到部分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理財經理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收購二手集合信托的訊息。
信托公司:內部消化
目前信托產品轉讓主要渠道是通過產品發行所屬的信托公司內部實現
據記者了解,已有半數信托公司提供了轉讓服務。
新華信托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兩年,隨著集合信托規模的增長,信托的轉讓需求有逐步增長的趨勢。目前新華信托轉讓服務僅限于自身客戶和自身發行的產品,受讓客戶需滿足合格投資者等相關要求。轉讓定價主要基于轉受讓雙方協議定價,新華信托提供轉讓登記等相關服務。新華信托目前平均每月約有5至10位客戶提交轉讓備案。”
對于信托公司來說,信托轉讓是一塊誘人大蛋糕。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四季度末,我國信托資產規模約達13.98萬億元。若按其中10%信托資產存在轉讓需求計算,規模就可以達到上萬億元。
目前該類業務發展,最大的困難還是信息的傳遞問題,例如某些客戶有相關的轉讓需要,如何為其在短時間內找到滿足其需求的受讓方。
業內人士預測,信托公司未來此類業務的發展方向是建立自己標準化定價體系,據產品、市場、同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水平及投資者持有時間、剩余期限情況進行定價,信托公司也可以嘗試充當二手信托做市商,如發布定價信息后信托產品無人問津,那么信托公司可以先用自有資金購入產品再向新客戶售出,賺取差價,增加流動性。
理財公司:質押融資
2014年有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涉足信托流轉業務領域,不過與信托公司服務的角度并不一樣
2014年9月,中天嘉華集團及旗下優財富平臺與國內金控集團光大控股達成戰略合作,打造一個跨平臺、全國統一的信托受益權市場流轉平臺。
雙方合作推出的“信易貸”通過“個人信托受益權買入返售”方案,在一份合同中同時約定信托受益權轉讓和回購價格及時間,平臺充當這種類質押融資的做市商,幫助信托持有人實現信托受益權的階段性流動。
截至2015年2月底,短短6個月該平臺成交金額突破60億元。
據介紹,一般P2P平臺融資成本在15%至24%,而信托受益權類質押融資業務只要貸款期間的信托產品收益沖抵貸款利息,再支付平臺手續費2%就可。
簡單舉例來說,如果某借款人持有一款100萬元的信托產品,預期收益率10%,期限為兩年,若持有滿1年后轉讓,那么審核后,貸款利息即為第二年10萬元的收益沖抵,給平臺手續費為2萬元,可以借款的上線為100萬元。
對于平臺來說,風控是必不可少的。
風控的本質集中在信托產品的兌付能力。對信托產品質量的管控,我們有一個評估體系,從信托公司、項目標的、項目性質等多個方面來為產品打分,如地產類信托目前風險較高則得分就會較低,產品所屬信托公司品牌較好就評分較高,綜合打分低于6分的產品我們不提供融資服務。
此外,期限過短,少于3個月的信托產品我們也提供融資服務。如果產品質量較好,基本可以獲得評估價值1∶1的貸款額度,不過期限不會超過一年。
平臺要求信托產品出讓者委托平臺持有該信托產品,并通過收益權變更的形式,依托于其他主體。
平臺還會嚴格控制借款人現金流,調查清楚還款來源,同時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合作,這些合作機構承諾回購,一旦出現還款人不能及時還款,需要改期時,這些機構會拿自己的資金先行墊付,再去找借款人追償。
但也有業內分析人士提醒:“P2P交易平臺介入信托轉讓業務是創新,但風險不容忽視。”在此之前,有很多財富管理公司以公司為主體來購買信托產品,然后拆分。帥國讓指出,這樣做并不符合信托法,需警惕。
全國平臺:上下求索
目前國內信托流轉平臺還有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和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第三方交易平臺。不過,交易規模有限。總體來看,信托轉讓業務還未能形成規模,交易也不夠活躍。
制約轉讓業務發展的主要因素首當其沖的是信托產品的設計結構、交易結構和標的差異大,涉及的領域較多,沒有統一的標準;行業內暫時缺乏相關的定價標準,也是此類業務發展的制約瓶頸之一。
統一標準的前提是建立信托產品登記制度。
其實,信托登記工作幾年前已經在有序開展,不過基本都是區域性機構間的非強制性要求。
國內已有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上海信托登記中心等地方性平臺,相繼開展信托受益權集中登記、信托合同登記、信托受益權轉讓等業務。但受制信托登記制度缺失、區域性交易平臺無法跨區交易等政策因素影響,相關業務發展緩慢。
而全國信托登記中心的討論也已經進行了多年,值得高興的是,2014年10月銀監會已經批準全國信托登記中心落戶上海自貿區,業務主要圍繞信托受益權集中登記、信托合同登記、信托受益權轉讓及質押融資等展開。
2014年9月,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和上海自貿區委員會聯合下發了《信托登記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試行辦法》)。
建設全國性信托登記平臺是大勢所趨,《試行辦法》如果可以全面實施,會使信托產品的信息披露更全面,無論對投資者還是融資方,信息將更加對稱,同時也能增強信托產品的流動性,對于盤活信托資產,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將起到利好作用。”
信托轉讓業務尚無相應的監管,二手信托定價的依據是什么,出現風險誰來承擔等問題有待解決。
目前受益權轉讓影響的主要是受讓人。若信托項目有風險,除非原受益人有擔保,信托財產上的風險由新受益人承擔。
而在建立統一的平臺后,[注冊香港公司 咨詢服務]信托產品登記將有標準化的模式,監管者可直接查看信托產品信息,完善監管。
不過,對于全國性平臺,業內人士并不“完全樂觀”。
登記平臺的轉讓更多的還是針對集合類信托產品,而單一類信托產品在市場上披露的信息依舊很有限。當前我國財產登記制度尚不健全,更談不上財產中的一類產品登記細則。